- 科普头条
- 食品·健康
- 军事·论剑
- 天文·地理
-
-
薛其坤等11位科学家接力演讲 百万公众“科学跨年”
跨年夜活动回顾一年重大科技事件,展望未来创新发展趋势,超过600万人通过电视及网络观看,社交媒体话题互动超过3000万人次。
01-02 10:38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达345只
2020年以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区域野外29个监测点位架设的红外相机中,有17个记录到秦岭大熊猫的活动信息,累计拍摄到秦岭大熊猫79次(同一位点半小时计为一次)。
12-31 10:13中国新冠疫苗缘何选用灭活技术路线?
今天,新冠疫情虽然在中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各地仍有新病例发生。目前国内外研发的疫苗有七类,即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核酸疫苗以及纳米颗粒疫苗。
12-31 10:12交通运输部:将不断提升我国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
要完善安全风险识别制度,加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加强分级分类处置,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桥梁安全运行。到2035年,公路桥梁建设养护管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实现并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12-31 10:091岁宝宝能吃羊肉?按照这篇食疗方温补阳气
用厨具代替身体脾胃先“处理”食物也是预防积食的好方法,比如把羊肉切碎下粥,把粥水煮更软烂等。1~3岁孩子,或3岁以上、平时就稍微一吃多、一改变食物种类就积食,羊肉下粥前就不要切碎,给孩子只吃粥水,不吃肉。
12-31 10:087月以来共侦破非法捕捞类刑事案件4700余起
30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依法惩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的意见》有关情况。根据最新统计,公安部自今年7月以来连续部署开展了“长江禁渔2020”“百日攻坚”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活动。
12-31 10:07谢华安院士:推广再生稻对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谢华安用一组数据说明,在福建的制种地区福建三明尤溪,百亩示范园已经连续21年实现再生稻的高产,最高亩产达到928.3公斤,十分可观。
12-31 10:02新冠疫苗的闪电开发速度将深刻改变疫苗科学的未来
对新冠疫苗何时上市,科学家在2020年初还是持谨慎态度的。对于新冠疫苗研制的“闪电速度”,《自然》杂志近日刊发报道分析称,这可能深刻改变疫苗科学的未来。佛罗里达大学的生物统计学家迪恩(Natalie Dean)在接受《自然》采访时说,这种研发速度“挑战了我们开发疫苗的可能性的整个范式”。
12-31 09:54“像”由“芯”生:中国打造自主高端图像传感器芯片
中国对于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需求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工业检测、生命科学、天文、广电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使用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几乎全部来自进口。王欣洋透露,长光辰芯这四大系列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现有中外用户超过200家,涵盖生物、天文、工业、医疗、电镜、3D成像等多个领域。
12-31 09:53 -
追问2020:青年人才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
“嫦娥五号”发射,“95后”女孩周承珏作为文昌航天最年轻的女指挥上了热搜;6月,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新一批入选名单公布,两年内已有左鹏飞、姚婷和张霁3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下称华科)同一实验室的毕业生入选;
12-31 09:5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航天发射榜首
“天问”“嫦五”出征,“北斗”“高分”收官,“长五B”“长八”首飞……202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属西昌、文昌两个发射场以18发的高密度发射次数,继2018年、2019年后连续第3年位列中国航天发射榜首。
12-31 09:50中科院“嫦娥”人:飞天逐梦写就嫦娥史诗
2001年,中国科学院根据自身有效载荷研制技术的水平与现状,再次启动创新重要方向项目——“月球探测关键科学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的地面应用系统是“嫦娥”的“大本营”,肩负制订科学探测计划和有效载荷运行计划的任务。
12-31 09:49三峡渔民退捕转产后的新生活
如今,为守护长江生态实施禁渔退捕,一个个江上打鱼人转产就业,三峡渔民过上了新生活。戴着袖标,穿着救生衣,护鱼队员吃住在船上,发现偷捕、乱钓现象,第一时间制止、报告、保留证据。
12-31 09:47“雷火神山”和它们的硬核“朋友”
5个昼夜、6个批次、130余人次持续驰援火神山、雷神山;24小时开足马力,供应医用液态氧约2000立方米;为34家医院供应各类氧气瓶8281个,液氧槽车94辆,保障全市医用氧气一半以上用量。
12-31 09:46 -
湖北大学创新新冠病毒检测方法 特异性和准确度达100%
利用SARS-CoV-2 PAND系统检测新冠核酸示意图 2020年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对全球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马立新教授立刻意识到核酸检测对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现有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12-30 17:28小龙虾也有“健康码”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裕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下一步,合作社将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合格证+品牌”“合格证+追溯”样式,进一步提高产品使用合格证的覆盖面。
12-30 10:12浙江金华:“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据了解,这是金华新近研发的“田间一件事”智慧服务系统,旨在推动数字乡村迭代升级。记者看到,系统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农资采购、农事调度、市场行情、普惠金融、涉农审批、天气水情、专家咨询等板块。
12-30 10:08关于国内外疫情新变化、疫苗接种 钟南山这样说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一般我们讲反弹还是又像开始那样大规模增加,我不认为会有,不会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现在新的病毒的话,传染性增加是肯定的。
12-30 10:05交通运输部:将不断提升我国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
在完善公路桥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方面,要完善安全风险识别制度,加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加强分级分类处置,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桥梁安全运行。到2035年,公路桥梁建设养护管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实现并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12-30 10:03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全国能源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各方面高度关注煤电油气运保供情况。我们也在密切关注近期寒潮降温等天气变化,高度重视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对群众温暖过冬的影响,加强清洁取暖用电用气保障。
12-30 09:59重磅!施一公团队再解阿尔兹海默重要蛋白结构
细胞》(Cell)发表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的一项新研究。γ-分泌酶结合三种小分子抑制剂(Semagacestat、Avagacestat和L685,458)和一种调节剂(E2012)的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
12-30 09:54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亟需关注
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主任王丕琳表示,原来的癌症治疗更多关注躯体治疗、药物疗效,而近年来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涉及到乳腺癌这类外形改变的癌症。
12-30 09:53 -
航天微雕师上演现代“核舟记”
常晓飞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八三厂的一名职工,加工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是他的工作任务之一。就这样一件一件精雕细琢,常晓飞锤炼出一身过硬的本领,和班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多个复杂产品零部件加工难题。
12-30 09:50极不平凡的2020,看中国农人乘风破浪
跌倒高危险群包括在近期及过去半年内曾发生跌倒、出现意识状态混乱、情绪及行为躁动、走路步伐不稳定、无法自行下床、如厕需要协助等老人,这些人应特别注意预防跌倒。
12-30 09:48
∨∨
∨
∨ -
-
-
“全民健身 活力中国”智跑城市系列赛漳州站举办
本次比赛设置团队组和家庭亲子组等近千人参与,活动采取分批、分时、分赛的出发形式,运动员分批次抵达赛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参赛活动的人员安全,严格进行体温检测,合理组织。
12-27 10:202020年“智跑回天”城市定向赛成功举办
根据参赛人群的各自特点,此次活动共分为成年男子组、成年女子组、团体组和亲子组四个组别;在活动的线路设计上着重体现回天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之美。
12-20 20:01首药控股刘志华:做出患者用得起的创新药
谈到做新药,人们常说的就是“10亿美元、15年时间、九成失败率”的成本。刘志华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长为掌握新药研发全过程的科研人才,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中国医药事业的进步作一点贡献。
12-16 16:58这个冬天,到长春体验“都市冰雪”!
长春冰雪优势得天独厚,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长春市将借2022冬奥会在北京举办的契机,以冰雪为媒,广发“朋友圈”,加强城市联动,促进交流合作,为全民上冰雪提供条件。
12-08 17:59权威专家科普!带走马拉多纳的心梗,可以这样预防
11月26日,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宾尼什镇的废墟上,叙利亚画家阿齐兹·阿斯玛(Aziz Asmar)正在为逝世的“球王”马拉多纳画像。资料图:2008年8月19日,北京奥运会男足第二场半决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球王马拉多纳到场观看巴西、阿根廷遭遇战。
11-27 10:28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成立
为推动我国近距离治疗和智慧放疗的发展,加强行业内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放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影响力,经中国核学会批准,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成立大会于9月19日在北京召开。
09-23 11:20发力大健康产业 美大益生菌研究院成立
2020年,美大控股集团正式发力美大健康产业,将大健康产业纳入长期发展目标,以“让生命更健康”为发展愿景,以生物科技为主体,益生菌康养产品、人工智能为两翼,实现“自然和谐,人人健康”的创业初心。
09-21 17:192020“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张家口开跑
初秋九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今天下午,2020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在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元宝山村举办。
09-04 20:22健康有我之“我身边的战‘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网络原创作品征集活动” 获奖名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举国全民投入,社会各界助力。冲在最前线的不仅有我们卫生健康系统的战士们、研究一线的学者们,更有守护着人民健康的广大基层群众,用实际行动写出了一幅幅不朽的战役篇章。
07-30 15:36 -
今年“三伏”40天,“苦夏”之时怎么吃?
7月16日进入“三伏”中的“头伏”,全国多地即将开启“蒸烤”模式。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荷叶绿豆粥、冬瓜莲子粥、冬瓜芡实汤等都是补气清暑、调理脾胃的不错选择。
07-15 11:23疫情期间居家学习 考生备考饮食攻略请查收
从6月17日开始,北京市各学段的学生又“回归”居家线上学习模式了。很多初高三家长发愁,居家学习给孩子吃什么?考前这个时间要不要给孩子补补营养?今天,小编给各位家长带来了一些“考前饮食建议”,快来看看吧!
06-22 16:19【世界献血者日】一文看懂献血、输血与骨髓捐献
6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献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今年的主题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口号为“献血,让世界更健康”。疫情期间,青年学生、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抗击疫情,纷纷无偿献血战“疫”,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06-14 07:00北京市疾控中心:出现四种情况应立即去发热门诊排查
从4月30日开始,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由一级调至二级。那么,这期间市民去医院看病应该注意什么呢?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该怎么办呢?
05-16 09:21阜外医院开展疫情期间肺动脉高压患者关爱活动
每年5月5日是国际肺动脉高压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展了“多学科联动”肺动脉高压大型医患交流会。会议采取线上直播,现场互动的方式进行。
05-06 11:12 -
湖北多学科医生线上公益门诊开启
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等湖北省多家医院的近40名医生联合开展的线上公益门诊在大姨妈平台正式上线。
02-08 10:10中国药学会药学科技志愿者倡议: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在行动
2.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药学服务工作,指导医护及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科学引导公众防疫意识,加强抗击疫情正面宣传,做好舆论正面导向。3.及时总结报送药学科技志愿者在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中的感人事迹,树立志愿先进典型,凝聚正能量。
02-04 10:34澳美科学家培育出抗登革热病毒的转基因蚊子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科学家普拉萨德·普拉德卡博士介绍说,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成功对埃及伊蚊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感染和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能力显著降低。据介绍,此前已有科学家尝试对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种群进行基因改造,以使它们对病毒产生抗性,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能针对一两种登革热病毒,预防病毒传播效果有限。
01-19 09:152019年健康快车停靠7省8市 完成扶贫复明手术8800余例
12月17日,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2019年度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发布2019年度工作成绩。截止到12月16日,健康快车火车医院项目已完成扶贫复明手术8871例。
12-17 15:13澳研究人员发现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化合物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给患有结直肠癌的小鼠服用了这种化合物,并通过质谱技术追踪化合物中的溴来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研究人员表示,希望能基于这种海螺化合物来开发一种新药,用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09-03 08:47 -
新研究称自闭症诊断正变得“边界模糊”
《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卷》刊载的一项新研究说,过去50年中,自闭症确诊人群与普通人群之间的差异在缩小,照此趋势发展,自闭症诊断的边界将变得过于模糊,以致失去意义。莫特龙说,这意味着自闭症患者和普通人群正变得“越来越相似”,自闭症诊断的边界可能会因为“过于模糊而失去意义”。
09-03 08:46“基因剪刀”凝胶有望用于抑制三阴性乳腺癌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将“基因剪刀”包裹在纳米凝胶内的技术,利用这种“基因剪刀”疗法有望安全、有效地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
09-03 08:45新型微针药膜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日前研发出一款新型微针药膜,可应用于癌症、艾滋病、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疫苗的给药。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微针药膜治疗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是肌内注射的9倍,是皮下注射的160倍。
09-03 08:44科学家开发一种新型量子点合成方法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邢明阳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Yadong Yin教授合作,在量子点合成领域获重大进展,研发出一种在纯水相中可大批量合成量子点的新方法。为此,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直接在二氧化硅(SiO2)小球体相内生长量子点的液相合成新方法——“trapped NH4+”离子交换法。
09-03 08:44
∨∨
∨
∨ -
-
-
一个“创客团队”的时代之思——来自“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的报告(下)
近年来,“我们的太空”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朋友圈”:邀请刘洋、王亚平等航天员担纲“航天晨语”主播,央视主持人海霞、康辉参与“周末心语”栏目;授予单霁翔、刘慈欣等名人“航天文化大使”,为航天打CALL,吸引院士钟南山、李兰娟等为航天人送祝福……不断凝聚更多力量,为强国梦、航天梦鼓与呼。
12-18 18:31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新潮”——来自“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的报告(上)
瞄准这些目标,“我们的太空”团队里每天都在孕育发生着新的变化—— 团队成员李响负责航天舆情的分析整理工作。王欣阁、张磊以及团队其他成员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共识:信息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肯定不能还是老一套,必须有所改变。
12-18 18:30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
在作者看来,人工智能以其独有的变革动因与时尚新标签进入决策视野,将极大程度影响未来战争的走向。该书以此为基础提炼出了未来战争技术与趋势的众多观点,对读者感悟从传统战争到智能战争的变革之道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及前瞻性。
10-29 09:22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完成控制系统与二级游机发动机匹配验证
朱雀二号液氧甲烷中型运载火箭全箭总长49.5米,箭体直径3.35米,起飞推力268吨,起飞质量216吨,200km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吨、5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吨。
07-15 08:56未来战机真的不需要飞行员了吗?
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新型“忠诚僚机”首架原型机近日正式亮相。本期《烽火访谈》邀请军事专家、空军大校焦国力和中国科普作协科普演讲专委会副主任赵育青,一起畅谈未来无人战机,欢迎关注。
07-11 10:18智能无人机将如何改变未来空战格局?
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新型“忠诚僚机”首架原型机近日正式亮相。本期《烽火访谈》邀请军事专家、空军大校焦国力和中国科普作协科普演讲专委会副主任赵育青,一起畅谈未来无人战机,欢迎关注。
07-10 10:18美军“女武神”没有起落架 如何完成起降?
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新型“忠诚僚机”首架原型机近日正式亮相。本期《烽火访谈》邀请军事专家、空军大校焦国力和中国科普作协科普演讲专委会副主任赵育青,一起畅谈未来无人战机,欢迎关注。
07-08 10:17 -
人工智能会垄断未来空战吗
英国《空中力量》报道,11月初,受五角大楼重视的DARPA制定了空战改革计划,研发让无人机在由人类飞行员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空中格斗的人工智能算法。一些战斗机飞行员对DARPA试图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垄断空战的努力感到不满。
12-16 16:14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将在长春举行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新闻发布会今天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10月17日至21日,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将在吉林长春进行。
10-13 17:14 -
中国科协创新融合学会联合体科普行走进山东
在启动仪式上,高密一中、高密二中、高密至诚学校被联合体授予“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同时,联合体向以上3所学校捐赠了航模、船模、科普书刊等。
09-25 09:43第二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VCR豪情播映
“通过本次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我们接受的是国防教育,赛的是一股不服输的拼劲。练兵打仗,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力量。我是一个兵,一个大学生士兵。”来自江苏省东南大学射击队一队的“中华枪王”冠军李凯这样说。
09-21 12:47触摸大国重器 感受中国力量——军事科技嘉年华即将登陆天津欢乐谷
活动包含“军事科技嘉年华”“亲子欢乐嘉年华”“街头魔幻嘉年华”“午夜狂欢嘉年华”四大精彩主题内容,并将于9月6日开始,拉开为期近两个月的狂欢盛宴。
09-05 22:30俄载机器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俄罗斯航天集团27日发布公告说,载有俄第一个太空机器人的“联盟MS-14”飞船当天与国际空间站二次对接成功。俄罗斯22日发射“联盟-2.1a”运载火箭,将载有“太空机器人F-850”的“联盟MS-14”飞船送往空间站。
08-28 08:53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课程试点培训班在京举行
近日,首届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课程试点培训班在北京举行。此次培训由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指导,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主办,国防工业出版社协办。来自苏、鲁、鄂、甘、新、蒙、豫等7省(区)9所试点学校的3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
08-21 16:47中国民营可回收火箭发射侧记
从敦煌机场下飞机,一路驱车5小时,才能抵达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翎客航天位于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镇的火箭基地。而在距离基地厂房直线距离1.6千米外,翎客航天新建成的发射工位正静候该公司RLV-T5型公里级火箭的第3次发射及回收试验。
08-12 09:03国际军事比赛"海上登陆"项目障碍赛开赛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当地时间8月5日上午10时,“国际军事比赛—2019”海上登陆项目障碍赛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拉开战幕,中国、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4个国家12个陆战班96名陆战队员展开激烈角逐,中国参赛队最终以9分01秒的成绩勇夺第一名。
08-06 16:06 -
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举行海军节活动 中国海军"海上登陆"参赛队官兵受邀参加
当地时间7月28日,俄罗斯迎来了第323个海军节。今年,正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备战国际军事比赛—2019”海上登陆项目的海军陆战队员,也受邀参加俄军波罗的海舰队海军节活动。
07-29 18:41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官兵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7月17日上午,中国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授勋仪式在法希尔超级营地举行。11时,分队官兵精神抖擞、整齐列队,联非达团副联合特别代表、部队司令和参谋长共同为全部140名官兵授予了和平荣誉勋章。
07-18 18:10
∨∨
∨
∨ -
-
-
中国天气全媒体产品资源推介会在京举行
“中国天气”品牌目前已打造了“天气·预警”、“天气·现场”、“天气·解读”、“天气·生活”4类共11种有准度、有态度、有温度的全媒体产品,包含天气头条、生活预警地图、追风逐雨、数据可视化产品、我的天空等。
12-24 14:23手绘科普插画:台风,暴力“舞者”打哪儿来?
台风的胚胎阶段是热带扰动,这种热带扰动往往也是一个小的涡旋或者对流云团,由零散的热带扰动不断组织起来;在发展阶段,台风不断吸收能量,对流不断向上伸展,中心附近风速不断加大,直到形成成熟的台风眼墙结构;
08-27 14:48航模冠军走进航空航天直播课
8月18日,学而思网校联合中科科技培训中心举行航空航天直播课,特邀航空工业爱飞客文化航空科普总监、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冠军戴琛走进直播间,以前沿视角和趣味十足的讲解,帮助广大中小学生领略飞行魅力,了解航空相关知识,激发孩子们心中的航空强国梦。
08-20 17:0440千米高空,科学家要放个气球当天文台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个新的项目,计划利用气球将一个2.5米高的望远镜送入平流层,构建一个空中天文台。吴庆文说,实验如果成功,科学家将继续发射卫星或采用更大的探测望远镜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08-17 09:41天文学家研究揭秘:类太阳恒星氦闪后可普遍产生锂元素
恒星中锂元素从主序经过红巨星、氦闪(红巨星上端)到红团簇的氦核燃烧阶段的演化。成果论文第一作者库马尔说,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研究晚期类太阳恒星中锂丰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发现类太阳恒星经过氦闪后锂丰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极为普遍。
07-07 10:08抹香鲸塑化标本大连展出 标本制作历时4余年
6月4日,参观者在《巨鲸传奇》特展中观看展出的抹香鲸塑化标本。近日,《巨鲸传奇》特展在辽宁省大连市金石滩金石文化博览广场开展。展览的主展品是抹香鲸塑化标本“洋洋”,于2016年在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搁浅死亡,后被送往大连制作成标本,标本制作历时4年多。《巨鲸传奇》特展以抹香鲸塑化标本为主线,共设置六个主题展区,观众可近距离感受深海巨兽的震撼之美。
06-04 17:34美国太阳望远镜发布首批高清太阳照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弗朗斯·科多瓦说,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未来还可绘制日冕内部的磁场,提升我们对太空天气的理解,提高对太阳风暴的预测能力。
02-02 14:39中国航天迎“超级2020”:发射计划超40次
记者17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19年,在102箭、492个航天器的世界航天发射版图中,中国航天以全年发射运载火箭34次的成绩再次占据榜首。“高”主要体现在发射密度上,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发射有望突破40次,发射60余颗航天器,再创历史新高。
01-19 09:18美天文学家发现首颗在金星轨道内运行的小行星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团队利用设在帕洛马天文台的巡天相机“兹维基瞬态观测设备(ZTF)”,在太阳系内发现首颗完全在金星轨道内运行的小行星。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汤姆·普林斯表示,这颗小行星可能因为与太阳系内的行星碰撞而坠入金星轨道。
01-19 09:17中科院在轨科学卫星健康运行未来继续发射
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工作会议17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该院成功研制发射并在轨运行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中国首颗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中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目前状态良好、健康运行。
01-19 09:17远望6号船完成首次大修改造增强测控能力
远望6号船在我国东海海域圆满完成船舶动力试航后,17日停靠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标志着这艘船长达9个月的首次大修改造圆满结束。远望6号船是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2008年7月8日正式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
01-19 09:15中信银行北京分行送科普进校园
12月19日下午,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主办的系列化公益科普活动“科学大讲堂”进入北京某小学,为该校200多名师生举办了题为“地震、火山和地球的奥秘”的讲座。
01-02 09:54 -
“太极一号”引力参考传感器:一切从“零”开始
中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这也意味着搭载在该卫星的核心测量设备“引力参考传感器”成功实现在轨应用。510所引力参考传感器的成功研制,也标志着中国在此类最前沿的航天高精尖领域开始发力争先。
10-15 09:01看清引力波的“旋转” 需要更灵敏的“眼睛”
此次研究预测,引力波在大质量星体附近不仅仅会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随之而来的还有偏振面的转动和法拉第旋转效应。范锡龙回答说,对引力波偏振面可以发生转动的预测,主要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因此探测到引力波偏振面的转动可以更加全面地检验广义相对论,是对引力波性质的全方位的认识。
10-15 09:01SpaceX有望明年初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2011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宣告退役,NASA一直不得不依靠俄罗斯以每人8500万美元的成本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他补充说:“我们希望在运送宇航员之前,至少连续进行10次成功测试,测试工作将于12月底完成。
10-15 09:00 -
迄今最黑材料可吸收99.995%的入射光,有助发现系外行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3日报道,中美科学家今天报告说,他们研制出了一种比之前最黑材料还要黑10倍的材料。新材料由碳纳米管(CNT)阵列制成,可捕获99.995%的入射光,是有史以来最黑的材料。
09-16 08:599月“天象剧场”:浪漫流星雨 团圆中秋月
9月将至,天宇精彩。天文专家介绍说,御夫座流星雨极大、海王星冲日、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极大、中秋圆月等多部“大片”将在9月的“天象剧场”轮番上映。
08-29 12:49地球可能并非最宜居星球 系外行星或拥有更丰富生命
奥尔森团队使用由NASA开发的“火箭-3-D”软件,模拟了不同类型系外行星的可能环境以及气候和海洋栖息地。:“我们的研究旨在确定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丰富和活跃生命的系外行星海洋。
08-28 08:55中国科学家领衔发现脉冲星自转状态突变导致星风云亮度变化
脉冲星及脉冲星风云系统的示意图,中间的橙色部分代表脉冲星(仅为示意绘制,天体大小不反映实际比例)。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脉冲星自转状态突变导致脉冲星风云亮度变化的现象,为研究脉冲星自转减速机制、脉冲星磁场结构以及脉冲星风云的基本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
08-28 08:54“机器人航天员”太空首秀遇挫
按计划,携带“费多尔”的“联盟MS-14”号飞船应于莫斯科时间24日8时30分在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监控下完成自动对接。对接失败后,国际空间站俄罗斯区段负责人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表示,“联盟”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时发生以前没有遇到的特殊情况。
08-27 08:56火星生命可能也会“随风飘移”
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最新报告,欧洲科学家团队在地球的沙漠上开展了一项模拟研究发现:火星上有生命的微生物,或许也能够随风中的粉尘颗粒在火星上飘移。研究团队在贯穿阿塔卡马沙漠极端干旱核心区的两个区域,选取了3个采样点,一共采集到了23个细菌和8个真菌物种。
08-27 08:56银河系内发现大爆炸后“第二代”恒星
据国际天文学顶级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近日发布的最新消息,科学家在银河系发现一颗极其古老的“贫铁”恒星,距地球3.5万光年,属于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诞生的“第二代”恒星中的首批成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中心天文学家托马斯·诺德兰德表示,该星看起来严重缺乏铁,如果将它的物质总量视为一个奥运会的游泳池,那么铁含量也就只占一个水滴。
08-14 09:17细菌们,到小行星上采矿去!
太空采矿能造福地球环境。” 泽亚表示,太空采矿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很多小行星富含金属,包括主要用于制造电子设备和其他产品的稀有金属,这些金属在地球上很难找到。根据他的设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所有重工业和采矿业都要“移师太空”,地球上只进行与生活有关的活动。
08-14 09:15 -
我国公众13日可赏“圣洛朗的眼泪”流星雨
向流星许个心愿,是件很浪漫的事。天津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李梅丛介绍,英仙座流星雨活跃期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流量大且稳定。天文预报显示,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极大预计出现在8月13日,持续时间比较长。
08-12 09:04美国新登月计划有何不一样
在人类登月50年后,美国航天局开始紧锣密鼓地研制新一代重型火箭和“猎户座”飞船,计划2024年前再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登月计划分三部分 要实现这一套能多次往返月球的登月设想,“阿耳忒弥斯”计划包括三个部分:建造“门户”、建造前往“门户”的火箭和飞船、建造往返“门户”与月表的“摆渡车”。
08-12 09:04小星系“郊区”也有大质量黑洞
众所周知,像银河系这样的大星系中央存在大质量黑洞。据英国《科学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对数千个小星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小星系的“郊区”,也发现了数十个大质量黑洞“候选者”。
05-31 10:58
∨∨
∨
∨ -
- 全球最大飞机安-225成“网红”,有啥来头?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417/1587119595454_High.mp4
- 高超音速武器为何难以防御?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401/1585705869004_High.mp4
- 22年光辉岁月!“空中利剑”歼-10成长史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327/1585288340669_High.mp4
- 战疫先锋AR/VR在军事领域有何应用?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320/1584682866040_High.mp4
- 3D打印助力战疫 如何变革装备生产?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319/1584601282466_High.mp4
- 人工智能助力战疫 AI如何影响未来战争?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318/1584511992361_High.mp4
- 科技助力抗疫 5G如何主导智能战争?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318/1584519025098_High.mp4
- 红外测温助力战疫 夜视技术如何成“第三只眼“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318/1584519028829_High.mp4
- 北斗助力战疫 卫星导航如何成战场“千里眼”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318/1584519032859_High.mp4
- 无人机助力战“疫” 如何主导未来战场?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318/1584519037314_High.mp4
光明动科普
>>- 科普影视
- 科普阅读